中新網10月31日電 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31日刊文指出,挺進亞洲,利用利益紐帶參與主導亞洲議程,以強制力牽制日本的地區霸權衝動,避免在日本的積極運籌下,形成各國“合縱”共同對抗中國的格局,穩定後院外交基本盤,為中國穩定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,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新方向和新選擇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中共中央近日在北京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。以專題形式就某個領域的外交戰略問題,召開最高規格的座談會,在中共建政史上極為少見。
  在新一屆領導集體全面運行一周年之際,包括周邊外交在內的一系列外交行動表明,在中國國內發展和國際局勢愈益複雜的背景下,中共新一屆領導層正在重新審視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,積極調適外交思路和戰略,謀求最大程度地實現以有利的國際關係,促國內穩定和發展的戰略目標。
  在經歷30餘年的市場經濟改革後,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、複雜和全面的變化,由此而生的危機感,促使其對外戰略首要考慮的問題是,防止在中國外部形成針對中國的同盟。
  另一方面,中國經濟已達到了相當規模,欲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,就需要戰略能源資源的穩定供應,加強國際經貿往來。因此,確保國際運輸通道的安全,發展更緊密的對外貿易關係,對中國而言,極具戰略意義。
  中國外交戰略的變化和外交政策的制訂,是基於內外形勢的研判。隨著習李外交工作力度也隨之加大,外交戰略逐步成型。
  中共新一屆領導層的外交風格,從習近平、李克強的外交出訪軌跡,可管窺一斑。習近平打破外交慣例,特意突出俄羅斯作為其首次專訪的目的地國,並將非洲傳統伙伴國、拉美國家納入中國外交的第一梯隊,卻好似“不經意”地才選擇了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莊園會晤;在對中亞四國訪問後,又利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契機,訪問東盟重要大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。李克強就任總理後的兩次外交行程,橫跨亞歐兩大洲,先後訪問的對象包括印度、巴基斯坦、瑞士、德國、文萊、泰國和越南等國。
  他們的出訪安排,大體勾勒了中國全球和地緣戰略的輪廓。
  從全球角度來說,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基軸。中國一切對外交往活動,尤其是在戰略層面上,都是奠基於中俄之間穩定、親密的戰略協作關係。除了非洲這個傳統的外交伙伴外,中國將觸角擴大到被美國視為後院的拉美,並視之為另一個全球戰略支點。
  周邊區域是中國戰略利益密集區,也是中國海陸戰略運輸通道的必經區域,它們對確保中國的政治、經濟、安全利益關切至關重要。因此,亞洲鄰居尤其是周邊國家,在中國的外交大棋盤上的戰略地位持續上升。
  挺進亞洲,利用利益紐帶參與主導亞洲議程,以強制力牽制日本的地區霸權衝動,避免在日本的積極運籌下,形成各國“合縱”共同對抗中國的格局,穩定後院外交基本盤,為中國穩定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,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新方向和新選擇。
  在此方針指導下,中國通過公開航空母艦、戰略核潛艇等國家戰略軍備,在西太平洋實施遠海實兵對抗戰略大演習,遠赴巴西進行聯合演練,頻頻在東海、南海展示“肌肉”,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等,向外界發出更新外交理念和政策的明確信號,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,以“更加積極有為”六字對此進行定位。(丁咚 )  (原標題:聯合早報:中國調適外交戰略挺進亞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v78svmw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